-
曾振中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陆气相互作用、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模拟等相关领域研究,致力于了解地球系统的动力机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研究侧重于热带地区的农业扩张、环境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陆气相互作用、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模拟等相关领域研究,致力于了解地球系统的动力机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研究侧重于热带地区的农业扩张、环境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祝渊
申请专利43项,授权17项,其中有包括材料和设备设计的6项专利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每年为深圳市创造过亿产值,获深圳市技术发明奖1项,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南山区领航人才。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申请专利43项,授权17项,其中有包括材料和设备设计的6项专利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每年为深圳市创造过亿产值,获深圳市技术发明奖1项,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南山区领航人才。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
陈熹翰
研发高效稳定的太阳能转化系统需要从机理上理解不同材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其中,能量转化材料界面的动力学机制是决定材料能量转化效率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目前能源、化学、材料和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时间分辨超快光谱是目前研究能源转化机理非常有效的技术之一,尤其是界面选择性时间分辨超快光谱技术最为有力。
研发高效稳定的太阳能转化系统需要从机理上理解不同材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其中,能量转化材料界面的动力学机制是决定材料能量转化效率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目前能源、化学、材料和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时间分辨超快光谱是目前研究能源转化机理非常有效的技术之一,尤其是界面选择性时间分辨超快光谱技术最为有力。
-
毛陵玲
研究方向为二维杂化钙钛矿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UC Santa Barbara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Ram Seshadri教授和Anthony Cheetham教授,研究方向为杂化金属卤化物材料。
研究方向为二维杂化钙钛矿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UC Santa Barbara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Ram Seshadri教授和Anthony Cheetham教授,研究方向为杂化金属卤化物材料。
-
顾均
具体研究课题包括但不限于:
1. CO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2. 拓展CO电化学还原的产物分布;
3. 电催化有机合成。具体研究课题包括但不限于:
1. CO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2. 拓展CO电化学还原的产物分布;
3. 电催化有机合成。